休息|不要等到精疲力盡才去休息 工作需要「微休息」讓腦袋抖一抖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24/08/20 11:07

最後更新: 2024/08/20 11:09

分享:

分享:

這兩個週末,我跟外子都拿了一天假期去旅館住了一天。朋友總問:「為甚麼不放長一點,去外地度假嘛!」

我都想,奈何工作排得密密的。走一兩天可以,一兩個星期好像不大可能。

我們第一個週末,是在迪士尼的旅館度過的。沒想到闖迪士尼玩的那個下午,無風無雨也無晴,人也不多,是最適合到樂園玩的。第二天早上,還跟老伴去了游泳,游罷,才風雨大作。那個假期覺得一切都「被安排」得很妥當,離開時,內心充滿感恩。

然後,還安排了一天深圳遊,邀了一位在彼邦工作多年的好友當嚮導。逛書店,配漸進變色眼鏡,晚上還吃了一頓豐富的蟹粉江浙菜晚餐。帶著開心滿足的心情回港。第二天起床,感覺精神爽利。

原來,這就是一種「休息」的安排。

同場加推:12個過勞症狀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我們對休息的定義太狹窄了。滿以為一天睡六至八個小時的休息,才是真正的休息。其實,休息也分三種:微休息、休息、睡眠。如果以馬拉松來比喻一天的行程,休息就是跑了某段路感覺疲倦的「歇歇」,像我放一兩天假就是。

而「微休息」就是跑步途中的「補給站」,不用太長(如30分鐘),就算5-15分鐘都可以。就像最近,我很愛在每天行程從一站至另一站途中閉目養神,功效就如把一些「精力存款」放進腦袋一樣,事後會感覺精神飽滿的。

另一種微休息的方式,就如每工作ㄧ小時後起身喝杯水或咖啡,找同事聊聊,或在午餐後離開辦公室,到外面走一圈,吸吸陽光新鮮空氣。總之,讓自己離開工作場所,就是讓腦袋休息歇歇啊!

雖然這樣說,但這些休息都不可以取代每晚的睡眠,7 到9 小時的睡眠是最理想的。但對我來說,睡到「自然醒」就夠了。

總之,在我們日常生活中,不要等疲勞累積至精疲力盡才去休息。最好每天都儲存一些「精力存款」,讓我們有精神面對每天接踵而至的大小事情。回到家中,更有餘裕與所愛的家人相處。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小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兒童健康百科】 【職場文化智慧】 【家事百科全書】

撰文 : 羅乃萱 家庭發展基金總幹事,資深親子及婦女教育工作者